[即時新聞] - TopicsExpress



          

[即時新聞] 緬甸宗教暴力活動帶有政治動機 緬甸仰光——去年在緬甸,占多數的佛教徒和佔少數的穆斯林之間爆發了暴力衝突。儘管政府宣稱推行法治,但暴力事件仍然有增無減。周日晚間,在西部若開邦的譚兌(Thandwe),據報道兩戶穆斯林人家被一群佛教徒燒毀。此前據稱有一名女佛教徒被穆斯林男子強姦,這群佛教徒的舉動是在尋求報復。 仰光的領導層以及一些西方媒體闡述道,這些衝突是緬甸從軍隊統治向文職政府過渡的過程中,不幸但不可避免的副產品。暴力衝突是在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於去年4月的議會補選中取得勝利後不久開始的。越來越清楚的是,這種暴力帶有政治動機。 周四,佛教僧侶在仰光附近的一座寺院舉行集會時,這一點就暴露無遺。緬甸僧人集會時,傳統上只討論宗教事務,他們在2007年領導的大規模反體制遊行示威是一個特例。但上周,超過1500名僧人聚集在這裡,討論的話題卻是集會組織者提出的議程:捍衛緬甸的「種族、語言和宗教」,即緬族(Bamar)、緬語和佛教。這場會議的組織者是對穆斯林恨之入骨的僧人維拉督(Wirathu)。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僧侶涅尼薩拉法師(Ashin Nyanissara)曾勇敢地反抗軍政府統治,也曾從事過慈善活動,但他的觀點卻更加極端,說「我們也必須捍衛領土」。 這次聚會有一種政治集會的感覺。在禪堂的前門,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的黨員(他們上衣印着清晰可見的獅子黨徽)正在向到來的僧人忙碌地分發貼紙,貼紙上印着有三頭亞洲獅的佛教旗幟和數字969,這是佛陀、佛陀的教誨,以及僧眾的傳統符號。這幅拼貼的圖樣已經成了維拉督抵制穆斯林的新標誌:他呼籲佛教徒只從佛教徒手中買東西,只與佛教徒做生意。 在禪堂內,僧人們輪流譴責《時代》(Time)雜誌亞洲版上周的封面,那幅封面上是維拉督的照片,下面的標題是「佛教恐怖的面孔」(The Face of Buddhist Terror)。他們還同意支持一項禁止非佛教徒迎娶女佛教徒的法案,該項法案的意圖是避免女性在嫁給穆斯林時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一名老僧人維馬拉布迪(Wimala Buddhi)宣稱,任何反對這項議案的議員都會遭到報復。他說,「我很想知道有哪些議員會反對。他們在2015年的選舉中會丟掉選票,摔進陰溝里。」 這幾乎是在明確威脅全國民主聯盟,以及該黨的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她是民主運動中極有象徵意義的領軍人物,但在國際社會,她也受到了批評,原因是未能發出足夠有力的言論來保護穆斯林,尤其是若開邦無國籍的羅辛亞族(Rohingyas)。成千上萬名羅辛亞人因為教派衝突而流離失所。但實際上,她最近反對了一項對羅辛亞族實行生育控制的政策。這一立場,以及維拉督最近的講話,加重了人們心目中翁山蘇姬堅定支持穆斯林的印象。這種立場可能會損害她在佛教徒中的威望,而佛教徒在緬甸人口中占絕大多數。 對政府而言,他們似乎迫切地想充分利用這種反穆斯林情緒。今年3月,教派衝突在密鐵拉(Meiktila)造成超過40人死亡,但政府在壓制暴力方面卻幾乎無所作為。從那以後,政府還允許維拉督和其他立場極端的僧人在全國各地進行反穆斯林演講。上周,總統辦公室將他們稱為「佛陀之子」,而且還查禁了那期犯忌的《時代》雜誌。這些手段十分粗糙,顯示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領導人,對昂山素季的政黨在2015年獲勝的可能性有多麼擔憂。 登盛將軍(Thein Sein)在2010年大選中掌權,全國民主聯盟抵制了那次大選,而那次大選被認為存在舞弊行為。時代或許已經有了足夠大的變化,2015年的選舉可能會是自由和公平的,或至少在形式上如此。但時代的變化畢竟不夠大,因為執政黨仍在使用醜陋的手段取得優勢。 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cn.nytimes/opinion/20130708/c08win/zh-hant/
Posted on: Mon, 08 Jul 2013 03:57:55 +0000

Trending Topics



Recently Viewed Topics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