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天天日後可以一個人拿著Lonely - TopicsExpress



          

希望天天日後可以一個人拿著Lonely Planet四處遊歷。 飛常Playgroup: 有《Lonely Planet》 沒有孤獨 - 蘇菲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位旅行發燒友。有陣子十分努力工作,目的只為儲假去旅行。那時,假期起碼要放兩至三周,才夠我去體會另一國度的風土人情;而且必定是背包自由行,這麼多年來,從沒參加過旅行團。 像很多背包客一樣,我旅行必備《Lonely Planet》。這本旅遊聖經裏有不少篇章介紹異國歷史、文化與民情,讓大家不會只膚淺地認識異國食物、娛樂和景點。與坊間「XX攻略」的旅遊書不同,它代表的是一種「體驗生活」的旅遊態度。於是,一身舊T恤牛仔褲、一個骯髒且塞滿雜物的巨型背包,坐在經濟客艙或長途火車,啃着《Lonely Planet》,去埃及、到西歐東歐。就這樣,快樂地起程,安全的回家。 旅遊書筆記承載回憶 那時候沒有很多錢去旅行,我選的旅館都在書中Bottom End一欄,但偏偏在這些廉價旅館,經常碰見來自世界各地、啃着同一本《Lonely Planet》的背包客,大家一聲早晨、幾句閒聊,就成了朋友。還記得,曾遇過一位浪迹天涯的澳洲仔,21歲離家旅行,打算23歲才回家;在泰北又碰上一對堅持綠色生活的荷蘭夫婦,告訴我,他們的生活碳排放量快「超標」了,因此泰北之旅將是那一年最後一次坐飛機。 因為《Lonely Planet》,這些陌生人不約而同在地球某角落相遇。萍水相逢,卻也成為彼此記憶裏一小部份。雖叫「Lonely Planet」,但帶着它去旅行,沒有人會感到孤獨。早幾天新聞報道《Lonely Planet》裁員100人,又說它要轉型了,實在是萬分感慨。 或者,又厚又多字的《Lonely Planet》只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背包客。下一代的背包客,大概一部iPhone,上WiFi,再加Google Translate,已解決基本旅行所需。不過,現在偶爾翻開發黃的《Lonely Planet》,看着所做過的筆記、異國朋友的鬼畫符,當中所承載的回憶,恐怕在電子世界裏無法找到。 hkm.appledaily/detail.php?guid=18351632&category_guid=4104&category=daily&issue=20130727
Posted on: Sat, 27 Jul 2013 14:13:33 +0000

Trending Topics



Recently Viewed Topics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