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樂殿堂飄起爵士音樂 - TopicsExpress



          

星海音樂殿堂飄起爵士音樂 歐洲爵士樂曲走進廣州樂壇       評藝人語□ 周凡夫 作為廣州音樂旗艦場地的星海音樂廳,在面對廣州大劇院開幕後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乘著啟用十五周年的慶典,舉行了一連串富有特色的音樂會,成為羊城月來各方矚目的焦點。筆者亦花用了好幾個星期北上,聽了好幾場演出,亦體會到年來廣州音樂活動的變化。 爵士樂走進音樂廳 首先談談上月在本欄介紹過的首屆國際爵士音樂周,聽了其中兩場,第一場比利時爵士樂「鋼琴王子」杰夫.納維(Jef Neve)「單人匹馬」登台,一口氣地演奏了一個半小時,但仍無法將音樂周的開幕氣氛推上應有的火熱高潮。相對地在第三晚登台的荷蘭弗蘭茲.馮.邵西(Franz Von Chossy)爵士五重奏,不僅場面熱鬧得多,氣氛更越搞越好,很有點爵士樂的熱鬧氛圍。第二晚轉到交響音樂廳欣賞「漫畫現場音樂會」便祇得放棄於爵士音樂周中登台的趙可和他的「趙可能性」爵士樂隊表演了。 爵士樂起源於美國,可以說是百分百於美國土地上孕育出來的音樂文化。但追溯源流,歷史亦祇能遠到南北戰爭之後,距今僅一百五十年左右,但其影響力堪稱是無遠弗屆,對流行音樂的影響尤大。同時,爵士樂更有一大特色,能與各地的音樂結合,從而落地生根,形成富有地域色彩的爵士樂。這次於爵士音樂周中所錯過的「趙可能性」爵士樂隊便是在中國土地上成長的爵士音樂;第一、第三兩晚所聽到的則是在歐洲發展而成的,帶有歐陸「藝術性」的爵士樂。 但無論那裏的爵士樂,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後,都會逐漸形成一套運作的模式,運作的文化。舉例來說,爵士樂誕生於燈紅酒綠的場所,夜總會、會所、跳舞廳、娛樂場、餐館,都是無數爵士樂大師、爵士樂名團成名之地;爵士樂的質素亦確因為場所的獨特性而良莠不齊,掛羊頭賣狗肉的濫竽充數情況,更是時有之事,這亦正是過去好長一段日子,在中國人世界中認為爵士樂是靡靡之音的原因。 但隨著歲月推移和時間的洗禮,在去蕪存菁後,在學術上爵士樂已被公認為「通俗音樂」中與流行音樂並存,具有獨立形態與美學觀的一支;同時亦開始進入像紐約卡尼基堂等音樂殿堂演出,到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後,爵士樂作為一門藝術安排到「正式」音樂廳內表演,已頗為普及。由此爵士樂的發展形態,亦因為不同的演出場所,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觀眾對象,慢慢出現變化。同時,爵士樂進入音樂廳後,亦慢慢形成一種運作文化;舉例來說,爵士樂其中一項「精髓」在於「即興」,這種「即興」,包括臨場隨興而選奏不同樂曲。為此,音樂廳的爵士樂音樂會,雖然由於要售票,不能不公佈要演出的曲目,亦祇能展示一堆「可能會演奏」的主要樂曲。(自信足夠號召力者,亦往往會不提供這份曲目名單)。至於臨場如何演奏,按甚麼次序演奏,更可由演出者自行決定。然而,由於「正式」音樂廳無論是否已取得音樂版權協會的「公開演奏」牌照,按例都要將每場音樂會演出的實際樂曲名單送交音樂版權協會,以作為計算版權的依據,一般音樂會的場刊(節目單)印有準確具體的曲目名單,祇需將場刊送交便解決問題,爵士樂音樂會的場刊亦往往祇會列出「主要選奏的曲目」名單,有時甚至場刊亦欠奉(今次星海國際爵士音樂周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每次演出後,演出者例須向音樂廳提交音樂會中演出的「Song List」,以作存檔,這亦已成為爵士樂進入音樂廳後形成的一種「運作文化」。 杰夫.納維音樂豐富 其實,這份「Song List」存檔,對音樂廳來說亦是一份歷史記錄,對媒體評論,則是一份重要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像今次在星海國際爵士音樂周中登台的表演者及所演曲目,對廣州大多數觀眾而言,都較為陌生,這份「Song List」對和觀眾溝通便很有作用了。 現在且分別從「Song List」來看看第一場和第三兩場爵士樂音樂會的演出情況。第一場杰夫.納維的「Song List」如下: -Blackbird (the Beatles) -Lush Life (Billy Strayhorn) -When spring begins -I mean you (Th. Monk) -A case of you -Saying goodbye on an ugly white piano + Chinese traditional -Endless D.C. -Synrise (Goose) -Kundalini (De Cauter) -It’s gone.(encore)One for Load 杰夫.納維當晚共演奏了十首樂曲,一半是他自己的作品(名單中沒註上名字的樂曲),沒有半場休息,歷時九十五分鐘,所奏樂曲,短者亦有五、六分鐘(如《I mean you》和《Synrise》),但超過十分鐘的亦多達四首(《豐富的生活》、《當春天開始時》、《在一架老舊的白色鋼琴上告別》,和《它走了》)。當晚他所選奏的音樂並不特別強調爵士樂的切分音節奏,傳統的爵士樂節奏性韻味祇在其中幾首中較為鮮明(如《豐富的生活》和《它走了》),大多都較為抒情。但儘管如此,大多數樂曲奏來音色力度的變化幅度都頗大,演奏完第一首披頭四的《黑鳥》後隨即接奏《豐富的生活》,更將鋼琴蓋板掀起,直接撥弄琴膽中的鋼線來配合發出宏亮的震盪音群效果,繼而昂首勁奏出有如大樂隊般氣勢的強大音樂;高潮過後,卻是無比寧靜的慢板,單音性旋律更與之構成強烈對比,傳統的爵士樂節奏韻味亦在此才出現。 可以說,杰夫.納維的音樂處理往往有很大的變化幅度,所選十首樂曲,音樂內容表情堪稱豐富,特別是篇幅較長的幾首,都有豐富的色彩變化。其中的《當春天開始時》,在「高速度」越來越快的活潑節奏後,最後才以輕聲突然結束,更是頗有神來之筆的效果。 重視旋律的線條性 第三場荷蘭弗蘭茲.馮.邵西爵士五重奏演出的「Song List」如下: -Perpetual lights (Vl,Clr) -The salt companion (Ce,Pi) -Human dark with sugar -Interlude (Clr) -Along the river (Clr) -Butterfly lovers (Vl) (break) -Cello intro -Eternal elephant (Vl) -Victoria line (piano intro, Clr, Vl) -Dust and diamonds (Pi, vl) -When the world comes home (Pi) -Steps of the sun (Pi, Clr) (encore)Balance (Pi/Vl) 上半場四十五分鐘奏了六首樂曲,半場休息後,由大提琴獨奏的引子帶出一曲《永恆的大象》,連同加奏一曲,合共亦奏了六首。這些樂曲全都是帶領著當晚整個演出,並以其姓名來命名爵士樂團的鋼琴家Franz Von Chossy的原創作品。 樂團雖然是一個五人組合,但大多數樂曲都由小提琴家Jeffrey Bruinsma,和黑管手(單簧管)Alex Simu主奏,大提琴家Jorg Brim Kmann,和架子套鼓手Yonga Sun幾乎全場都是擔任伴奏的角色。Chossy自己的鋼琴同樣是擔任配角伴奏的時候多於作主角,這當然與他所寫的樂曲很重視旋律的線條性,和很喜歡運用爵士樂黑管的獨特陰暗色彩有關。 台上丰采重要一環 其實,這場音樂會的主角仍是Chossy,原因是爵士樂的表演文化,自早年開始,發展到現今進入音樂廳的殿堂都沒有改變的是,表演者的台風表現仍是構成演出中頗為重要的部份。演出者的台上丰采,往往與演出的音樂發揮互相輝映的效果;而這種台上丰采往往是指在舞台上與觀眾互動溝通,營造氣氛的表現。作為來華到訪的爵士樂演出,說一兩句「大家好」的普通話,已是門面必須的「Say Hello」見面語。Chossy坐在鋼琴前邊與觀眾互動,無論是介紹樂曲,介紹五人組中的成員,還是搞氣氛,都表現出溫文有度,不搵不火,就如他所寫的音樂,融合了古典和爵士般。其中美妙動人的旋律線條,很多時在傳統古典音樂中亦不多見,但瘋狂強烈的敲擊節奏,亦從不會在他的音樂中出現。與他合作的幾位拍檔在回應樂迷掌聲時,臉上還展露出一些腼腆之情,這都增添了樂曲單純直接的韻味。 相對來說,首晚單人上場的Jef Neve,與觀眾講的話,沒有Chossy的多,但他坐在鋼琴前演奏時的台風卻極具個性;演奏時他的雙腿按踏踏板之餘,往往會有很多出人意表的動作變化,有時向後彎曲,有時兩腿交纏。此外,演奏時更見他口中同樣在啍鳴發聲,很多時這些聲音還會融合進鋼琴奏出來的樂音中,成為音樂的一部份,這是好?還是不好?在爵士樂表演來說,便確是見仁見智之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首晚演出的氣氛,確實不及第三晚的熱鬧。 其實,一個人唱獨腳戲的爵士樂表演,要能搞得火紅火熱,確實並非易事,真正的大師人物,亦往往要有綠葉來助陣。不僅如此,就「即興」表演而言,Jef Neve在第六首樂曲的末段,將中國民歌《茉莉花》的音調融入其中,亦祇是點到即止,未有作更大發揮;相反地Chossy卻索性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的主題,改編成一首度身而造,以小提琴主奏,長達六分鐘的五重奏,作為上半場的結束音樂,效果便明顯強得多了。 其實,爵士音樂周中的四場節目,就「牌面」而言,演出效果最弱的,看來便是Jef Neve這場「獨奏會」,第二場的趙可,和最後一場的Natascha Rogers,都是歌手押陣的節目,人聲歌唱往往較易直扣人心,相信用作開幕,氣氛效果都會較佳。總結兩晚在星海室內樂廳(並非交響樂廳)的演出,觀眾席中也有不少外國人,然而大家對台上的演出反應仍一如古典音樂會的氣氛,爵士樂演出時有的狂熱並未出現。可以說,在「星海」的爵士樂仍祇是「飄」起來,並未能舞動起來,離「狂」起來就更遠了。且期待來年能夠「狂」起來。而這項以「周」為名的爵士樂活動,亦能名實相副,由今年的四天擴展至一周! 至於夾在這兩場爵士音樂會中間,在交響樂廳舉行的「漫畫現場音樂會」,同樣是一場爵士樂表演,不過,爵士樂扮演的卻是配角,主角則變了漫畫,效果如何,下篇再談。
Posted on: Thu, 25 Jul 2013 14:15:37 +0000

Trending Topics



Recently Viewed Topics




© 2015